close

 

02

怎麼  讓觀光客的行程跳脫"行程導覽DIY風味餐" 

今早的遊程解說中,這句話令我感觸蠻深的。

一個地區如果想要快速地想要推廣在地特色跟文化,常常無可避免地淪為這樣的結果,然後常常以這樣的模式去迅速消吸乾這些需要細細體會的故事們,像套公式一樣。我所看見的是台灣已經有太多地方因為迅速竄起與迅速沒落的觀光而犧牲,我們不需要更多了,我們需要的是因應文化而有的觀光客,而不是順應觀光客而產生的文化。

02_3  

早上跟大陸來的遊客們一起去參觀了打鐵鋪,老闆很親切的向我們介紹一些打鐵的基本原理,聽著聽著好像可以想像這五代以來緩緩默默悄悄走過的歲月。觀察遊客跟師傅的互動,其實很開心他們能有機會深入竹山了解竹山的過去與現在,這些故事讓越多人知道、竹山就多一顆小小的種子能夠慢慢茁壯。

下午去拜訪了樸坊工作坊,跟老闆娘陪我們喝喝茶聊聊天,時間像是瞬間變慢了,非常慢非常悠閒好像就可以停在這一樣。

聽說這邊可以體驗自己做帽子,立刻就選了兩塊喜歡的布等著明天下午試試看XD希望笨手笨腳的我明天可以聰明點

晚餐吃太飽所以跟芯妤出去散散步,這邊的居民生活習慣似乎都比較早睡,整條街看過去沒甚麼光亮,我們沿著路燈走到附近的停車場竟然剛好遇到不遠處有間廟在放煙火,很美很燦爛但要拿出手機記錄下這一刻的時候就...停了。好吧還好眼睛有看到還能記得那時候的驚喜跟感動

於是我開始好奇今天那邊是不是有甚麼活動才會到這麼晚了還這樣熱鬧,走近一看原來今天有布袋戲有祭祀活動還有電子花車,我想起小時候外婆也會像這樣牽著我的手帶我去好多地方散步看熱鬧串門子,廟宇是台灣文化裡最具代表性的一環,提供人們生活重要的記憶還有相互交流的場域。

02_1  

晚上8:33布袋戲的後台人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小鎮文創的小旅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