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來後一樣往竹山早市走去,昨天就和芯妤說好今天的早餐要吃這邊非常有名的水蛋餅,兩個沒有方向感加上有點路痴的人就這樣走了一段時間,後來終於決定開口詢問才找到,水蛋餅跟蚵仔煎吃起來很像不過多了一些滑順,邊邊有獨特的焦香味,淋上獨特的醬汁還蠻好吃的,吃完早餐跟芯妤走小路回到前山棧,討論了接下來影片的進行方式跟進度,希望在這兩天可以擬好大綱跟做一些重點的細部。
於是決定先用一個早上的時間去深入訪談。啟明米麩店、糖果行、羊肉店、來發打鐵鋪,說是訪談反而比較像是逛菜市場...沒多久手上就多了好多東西
午餐後跟打鐵鋪老闆聊了很久,打從心底佩服著。老闆說去打工阿做甚麼都比這個輕鬆也穩定,當初決定回家學習爸爸技術的他單純秉持著想要延續台灣鐵工藝的想法,而現在能支持他的只剩熱情了,這樣的熱情令人敬佩卻也惋惜。結束訪談最大的感觸是,竹山這個地方最缺乏的其實是青年,好的工藝好的傳統如果沒有年輕人想要回鄉行銷或推廣給更多人知道,那這些資產也不過是終究會隨著時間而慢慢迫於現實因素而消失的犧牲品。
產業的沒落、缺乏深入理解、921過後這個地方的重創、還有民眾普遍覺得單價過高等,讓這間打鐵鋪在最近幾年面臨困境,政府經費延宕讓這些值得代表地方的工藝文化現在只能各自憑著自己的力量發展,我開始覺得怎麼我們好像在揮霍這些重要的資產直到有一天終於殆盡?
下午到樸坊去做漁夫帽,老師很有耐心地教我們製作流程,覺得她好像媽媽一樣,從熨布剪布畫布到車縫一步步帶著不太熟悉的我們,細細叮嚀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細節,最後看到完成品的那一刻真的很有成就感!超級感謝小真老師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陪我們,自己動手做的感覺真的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