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手藝人的初心與粗心

by 金妍

 

看過打鐵巷裡的火花迸發,聞過米麩店的香味彌漫,古早的工藝和技法經過時間的陳釀,在現代有了實用性外的意義。這次的竹山之行,又遇到了幾位於傳統藝術守著初心,於市場潮流顯得粗心的手藝人。

 

  • 老上海在竹山
  • DSC08632-1  

走在祖師街上,只要稍加留意,那麼你一定不會錯過這家在單調老舊的街道上格外醒目的店面——盆栽蔥郁、招牌古樸、樂聲繞梁、生意盎然。帶著好奇心踏入小店,發現自己似乎穿越到了一個世紀前的老上海,招貼畫上是身著旗袍、風姿綽約的女子,右牆上是精緻考究的提包,架上是古典優雅的中裝,桌上還有各式各樣的小裝飾物。踩著縫紉機做工的老闆娘會讓人覺得,中國女性的美取決於內秀,取決於彈指間穿梭的針線,意蘊綿長的圖樣。

“以前學布藝和手工時,都是用日本的元素,我偏偏喜歡中國的元素,所以自己就開始做有中國特色的東西。”“女兒從上海回來時,知道我喜歡老上海特意給我帶了香膏。我總覺得自己有一世是活在上海。

出於這份對老上海和老手藝的情結,老闆娘把娘家的老房子改裝成自己的工作室,平日在縫紉機前忙碌做工成果不斷,時而移步古木桌前,品著咖啡麵包小憩稍許,有顧客來訪就介紹產品,朋友串門就乾脆打開點唱機端上泡菜高歌幾曲。坐在點唱機前,看著一邊跟著哼唱一邊做工的老闆娘,我突然覺得在她面前談銷量談市場是件很煞風景的事情。

我們都對生活懷有期待,物質上的滿足是重要,可精神層面的安寧也重要。每個人都會有自己滿意的生活狀態,也許是在奔波中追求生活的舒適,也許是在閒散中享受生活的恬淡,能尋到就是福氣。

老闆娘樂於手藝,愜意生活,著實讓人豔羨。

 

  • 樂聲中的竹山
  • DSC08619-1-1  

竹文化園區裡陳列著不同類型的竹工藝品,其中最獨特的莫過於有曲樂之聲的竹樂器了,藝術家利用竹子的材質和空氣的振動原理,讓竹子既能敲打出律動十足的節奏,又能響起清脆悅耳的旋律。終於有機會拜訪製作這些竹樂器的老師了,果然又是一個從店面就與一般小店區別開來的工作坊。門口擺滿了竹藝品和盆栽,還有陣陣竹風鈴聲。

老師的小店像一個藏寶閣,寶貝們擺放隨意,要想找到最鐘意的一件就如尋寶一般,除了這些竹工藝品外,吸引眼球的當然還是竹樂器,老師竹琴版的《滄海一聲笑》,竹鼓的節拍律動,還有其他創新開發的樂器,都在講述竹工藝的新的可能性。

竹產業逐漸凋敝,工藝品也漸漸為流水線量產的大路貨占去市場主流,還好有老師們這樣堅守傳統手工藝的初心,同時為了傳承價值開發新產品的手藝人。

除了菜市場的叫賣聲和機車的發動聲,她用竹聲證明了另一種竹山。

 

  • 七彩光亮的竹山
  • 10939620_1013817245299187_1941314904_o-1  

方仕璐昂琉璃工坊應該是我在竹山看到過的最藝術最優雅的場域了。身處色彩繽紛的琉璃藝術館中,除了展示的藝術品外,琉璃館的整體裝潢及氛圍,包括一草一花的裁剪,一桌一椅的佈置,流露出的美感讓人陶醉不已。玻璃本是脆弱的、透明的,可卻經得住老師們細心耐心的敲磨,有了第二次生命,層次有度、色彩斑斕。二樓的琉璃正巧遇上西照的陽光,投射在地面的七彩光影美不勝收。

璐昂老師除了是琉璃藝術家外,還是沙連堡文化藝術策進會的監事,主辦過不少在地的文化活動,而且對公共藝術很有想法熱情。關於煙草站的重建與設計,老師分享的構想和創意,我和同行的鎮公所同仁都收穫不少。

身懷絕技又追求完美的藝術家才不會被虧待,老師的作品名氣不小,除了客人專程來定制外,在妖怪村、在高雄、在文學館,老師打造的琉璃藝術品都成為當地的重要裝點,也美化著市民和遊客的生活。

老師的琉璃色彩繽紛,閃閃發光,一如我所看到的竹山鎮,因為有了各種各樣的鎮民和團體,聚在一起散發出迷人的光亮。

 

竹山中學以前是有工藝科的,老師們很多都是從中學開始就學習傳統工藝,而今這些課程卻在教育的大旗下退出校園,工藝也缺少新鮮血液。要傳承竹山的傳統藝術和工藝,除了藝術家老師們堅守的初心和不媚俗的粗心,後代也要學習很多,付出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小鎮文創的小旅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